华龙一号全球首堆连续安全稳定运行1000天
发布时间:2025-05-14 人气: 来源:中核集团 关键词:
据了解,华龙一号单台机组年发电量达100亿千瓦时,可满足中等发达国家百万人口的年度生产和生活用电需求,相当于每年等效减排二氧化碳约816万吨。同时,华龙一号批量化建设稳步推进,还带动了上下游近6000家企业形成完整产业链供应体系。目前,世界上核准在建、在运的华龙一号机组共41台,成为全球核准在运、在建机组总数最多的三代核电技术,已成为当前核电建设的主力堆型。福清核电5、6号机组作为华龙一号示范工程,运行状态良好,6号机组即将在5月30日迎来连续安全稳定运行1000天。 从第一台华龙一号落地福清,打破首堆必拖魔咒,到示范工程两台机组荣获国家优质工程金奖,再到41台机组批量化建设稳步推进,华龙一号不仅成为中国核工业坚持自主创新、服务国家战略的重大成就,带动高端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更成为了我国核电走向世界的国家名片,进一步助力全球能源转型和碳减排目标实现。 作为华龙一号示范工程业主和运营单位,中核集团上市公司中国核电投资控股的福清核电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核工业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始终胸怀国之大者,对照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制定的最高标准,狠抓生产绩效指标标准体系运作,通过减非停、设备可靠性管理、群厂经验反馈、人员绩效提升、机组大修优化等各项活动,全力保障机组安全稳定高效运行,努力打造华龙一号标杆。此外,福清核电还建立华龙培训体系,成立华龙国际培训中心,已累计完成对外培训项目28项,涉及9个国家,并累计为国内多个新建华龙一号机组提供操纵人员培训207人次、关键生产岗位培训151人次。
全球首堆的千日征途
离开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福清核电5号机组主控室时,已是5月14日凌晨机组已经平稳连续运行1000天。谈及陪伴机组跨入1000天的感受,刚刚下值的一值值长江孝生此刻放松了紧绷的神经,一如往常,没有特别的感受,很平静。他向记者这样表述自己的心情,但仅思索片刻,他又加了一句:这个平静来得也很不容易。 为了确保华龙一号全球首堆安全稳定运行,江孝生印象最深的是,生产团队总是如履薄冰,全力以赴拿出最佳状态都是为了确保核安全万无一失、绝无一失。江孝生说。 1000个日夜,这里发生的每一帧都是记录我国自主三代先进核电机组从胚胎萌芽、逐步生长发育、直至成熟的关键影像: 我们就是从这里出发,我们已经从这里出发。
拓荒:
调试,运行前传
调试是核电机组运行的前传,通过对所有系统的联合测试达成机组成功运行的关键阶段。通俗来说,就是把机组的全部设备和系统功能验证好,为机组的长期安全可靠运行打下基础。 这是全球首堆从图纸到现实跨越的关键阶段。华龙一号示范工程生产团队负责人、福清核电三厂副厂长朱金刚的这句话道出了华龙一号首堆调试的艰辛与意义。 作为全球首堆,福清核电5号机组采用全新技术规格书、三新设备(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采购包占比27%,没有可直接借鉴的成熟经验,这为机组调试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调试中,汽轮机振动过高这一拦路虎让曾参与其中的福清核电设备管理处处长王五妹记忆犹新。当时,首次核蒸汽冲转时,振动报警频发,机组主线工期被迫滞后。面对压力,福清核电跨部门专家组迅速集结,历经12次冲转、9次干预,最终让机组振动回归正常值。每一次冲转都像在钢丝上行走,但数据恢复正常的那一刻,所有疲惫都化作了信心。王五妹回忆道。事实上,处理各种各样的技术问题,这几乎是整个调试过程中的常态。 全球首堆的调试与成熟机型调试的最大区别在于这里不仅是技术验证的战场,更是技术自主创新的起点。例如,调试团队在高压缸进汽疏水管线振动超标问题中,他们果断利用仅4天的调停窗口,将管线由承插焊改为对接焊,并优化支架布局,一举将振动值降至安全范围。这一改进不仅解决了燃眉之急,更被纳入后续机组设计标准,成为华龙基因的重要片段。 这场拓荒之战,不仅为华龙一号首堆运行扫清障碍,更是推动示范工程两台机组共落实193项改进措施,为我国三代核电技术的成熟按下加速键。
解密:
联合作战破解首堆密码
运行初期,三新设备带来的挑战依然如影随形。面对困局,福清核电运行、维修、技术、生产计划等多领域协同立体作战。运行团队梳理识别出华龙机组关键问题42项,结合检修经验并主动借鉴同行实践,制定一系列提升措施,推动彻底解决。 让维修三处党总支书记尤兵印象深刻的是,在难题面前,维修团队始终展现出硬核担当:针对首台套国产化水泵转速波动难题,党员突击队展开庖丁解牛式攻关,连续两月轮班作战独立破解技术瓶颈,不仅保障了系统综合试验优异表现,更将解决方案推广至同行,助力国产设备性能跃升;为解决DCS系统调试效率瓶颈,尤兵团队创新研发行业首个系统响应时间自动测试装置,将试验电缆敷设工作量锐减90%、效率提升9倍,单次试验耗时压缩至24小时内,年创效超2000万元,受到了行业的广泛关注和应用。 尤兵表示,在华龙一号机组大修工作中,华龙维修团队首创工单颗粒度管理法,以甘特图、沙盘推演精细规划6000余项工单,通过正向-反向技术交底实现全员风险精准管控。最终助力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第3次换料大修以25.27天创造了标杆业绩。 专项团队更在防异物、信号通道验证等环节形成标准化经验反馈,多项管理创新被WANO列为行业推广范例。 朱金刚感慨:主控室的战术会议、厂房内累极就地而坐休息片刻的疲惫身影、问题不过夜的铁律,这就是首堆密码的答案。
矛盾:
主动防御筑起安全长城
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守。不想让问题来找我们,那我们就得主动去找问题。王五妹的话道出了华龙防线的底层逻辑。华龙一号团队早在调试期间就意识到:被动应对隐患终非长久之计,唯有将防线前移,才能筑牢安全根基。 福清核电以超前思维构建起一套治未病+抓消缺的主动防御体系。运行团队发起的多一双眼睛活动,从主控室到厂房,每位员工都是安全哨兵;首创金牌操纵员培养方案,通过模拟机复训、百项操作技能提升等举措,2024年高级操纵员考试通过率达100%;防误碰管理工具更以登山扣锁具快卸销防护罩等创新设计保持零误碰行业纪录。 从治未病的体系创新到建立金牌操纵员的人才梯队,从技术防线到文化自觉,福清核电不仅打造了一个高度精密的防护之盾,更造就了一支未雨绸缪的防护之矛。
固化:
标准化体系锻造华龙基因
从千份文件编制到企业标准输出,我们让华龙基因有章可循。运行三处副处长、值长林真这样表述华龙一号从经验积累到标准引领的蜕变逻辑。面对全球首堆运维无例可循的挑战,福清核电团队将每一次大修、每一条经验凝结成可复制的行业规范,让中国标准成为三代核电技术迭代的基石。 在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福清核电5号机组首次大修中,林真带领团队完成近千份运行文件的从无到有,首创大修风险化解技术导则,从风险识别、化解措施到文件载体形成全链条标准化体系。78份大修标准化文件的诞生,不仅让后续大修工期从摸着石头过河升级为按图索骥,更推动华龙一号企业标准编制,填补了三代核电运维管理的空白。 在这里被迅速体系化的不只是冰冷的标准规程,还有一系列有温度、接地气的工作方法。福清核电总结出了问题发现在一线、矛盾化解在一线、工作推动在一线的一线工作法。这套工作方法中,将福清人从调试阶段主控室战术研讨到运行期多一双眼睛隐患排查,从厂房里的行军床攻关到备件库便捷出库应急机制都进行了标准化梳理。 这让华龙基因既有规章的刚性,又具创新的活性。防误碰管理工具从一线需求中诞生,DCS分段提资冻结模式在调试现场迭代,金牌操纵员培养方案根据岗位痛点量身定制标准不是挂在墙上的教条,而是解决问题的工具箱。林真解释说。如今,一线工作法也已融入华龙一号千日零非停的每个细节,成为三代核电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标准跨越的核心引擎。
品牌:
中国方案点亮世界版图
从福清出发,华龙一号的足迹已跨越山海。作为中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的国家名片,华龙经验不仅成就了国内安全运行的千日标杆,更化作全球核电行业的中国方案。 据中核(福建)电能服务公司总经理郭云生介绍,福清核电开发154项技术服务产品,涵盖调试支持、人员培训、智慧运维等全领域,为阿根廷、沙特等24国超200名高层次核电人才提供专业培训;派出31名专家驻守巴基斯坦卡拉奇核电K-2/K-3机组,助力其商运当年即斩获WANO综合指数满分,并连续三次大修刷新工期纪录。中国团队带来的不仅是技术,更是一种追求卓越的基因。巴方项目经理这样评价他们的技术服务。 目前,华龙一号建成、在建及获批机组达41台,在三代核电中位居世界第一。以马红星、杨全超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为核心的技术团队,将华龙首堆调试经验转化为《核电技术服务自主配套产品目录》中的拳头产品,其中实时风险监测工具电气系统仿真诊断服务等多项成果被国际原子能机构列为推荐实践。 1000个日夜,福清核电华龙团队用严慎细实刻下中国自主先进三代核电技术的成长年轮。从首堆出发,向世界进发,这里的故事还在继续
资讯来源:中核集团
免责声明: 本站内容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转载此文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站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