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国内资讯 > 水电

【经济日报】山东滨州:渤海湾畔崛起“蓝色能源”新地标

发布时间:2025-04-14 人气: 来源:<!--<$[信息来源]>begin-->经济日报 关键词:

清晨的阳光穿透薄雾,洒在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滨海镇的广袤滩涂上。数以万计的光伏板整齐排列,宛如一片“蓝色海洋”,与渤海湾的粼粼波光交相辉映。近日,国内首个立体确权光伏用海项目——华能滨州新能源85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以下简称华能滨州光伏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

滨州市依海而生,拥有1896平方公里海域与130余万亩沿海滩涂,发展新能源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滨州市大力推动光伏、风电开发,新能源上下游产业加速集聚并初具规模。2024年4月28日,华能滨州光伏项目在滨州市沾化区滨海镇开工。该项目用海1.58万亩,总投资34.89亿元,安装光伏组件169万余块,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山东省最大的单体新能源项目之一,每年可发电12.86亿千瓦时、节约标煤38.58万吨、减排二氧化碳91.77万。

华能滨州光伏项目是国家海洋立体确权政策颁布后首个获批的光伏用海项目,属于山东省鲁北盐碱滩涂地风光储输一体化基地规划项目,也是国内首个立体确权光伏用海项目“海域立体确权通过分层界定海洋权益,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复合利用。”中国能建葛洲坝电力公司项目经理刘章军解释道,项目正围绕“能源+产业”等融合发展模式,积极探寻海洋资源合理运用的专业路径,推动光伏发电从陆地走向海洋,实现光伏发电场景拓展的新突破。

据介绍,华能滨州光伏项目充分利用滨州市沿海滩涂资源优势,在滩涂水面架设光伏板,因地制宜采用“渔光互补”“盐光互补”模式,在发电的同时兼顾海水晒盐与提溴等,实现海域空间立体开发和综合利用,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光伏板倾角都经过精密计算,既能保证发电效率,又为下层养殖留出适当光照。”刘章军指着光伏阵列介绍,该项目在海域上构建起“发电—养殖—制盐”三位一体的产业生态。

滨州市沾化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华能光伏项目不仅带来清洁电力,更带动了高端装备制造、智慧渔业等配套产业发展。未来,该项目还将为全国沿海地区提供可复制的“光伏向海”经验,助力中国新能源产业迈向更广阔的蓝海。

新闻链接:http://rss.jingjiribao.cn:80/static/detail.jsp?id=580703

资讯来源:<!--<$[信息来源]>begin-->经济日报

免责声明: 本站内容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转载此文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站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上一篇:建功葛洲坝 全力保增长
下一篇: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