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国内资讯 > 水电

重庆跳蹬水库项目:加快打造智能大坝建造“跳蹬样本”

发布时间:2025-07-14 人气: 来源:<!--<$[信息来源]>begin-->葛洲坝路桥公司 关键词:

  7月2日,重庆市2025年度水利建设培训会在中国能建葛洲坝路桥公司承建的重庆跳蹬水库项目部举行并设立现场观摩点,一场别开生面的现场教学就此展开。

  此次观摩活动由重庆市水利局牵头,组织了40余家单位进行施工观摩,现场观摩人员达100余人次。上午9点,观摩人员达到施工区域前,项目安全总监王林为观摩团成员分发安全帽,“进这大门,刷脸‘戴帽’是必须的,在这里只有经过实名制认证的才能进入施工现场,智能监控系统时刻知道谁在里面、在哪,一旦有突发情况,救援能精准定位!”他指着门禁系统介绍道。

  步入跳蹬水库项目指挥中心,“智慧工地”的气息扑面而来,实时跳动的数据流、三维立体的BIM模型、清晰的监控画面构成了项目运行的“数字大脑”。

  “各位请看,我们现在能实时监测大坝任何关键点的温度和应力变化。这套系统就像给大坝装上了‘CT扫描仪’和‘神经感知系统’,哪里‘不舒服’,我们第一时间就能知道并进行处理。”项目副经理柳君安指着屏幕向观摩团介绍。

  作为水利部全国12个智能大坝建设试点工程之一,跳蹬水库项目部深度践行“智慧赋能”理念,广泛应用新型智能化建造技术监管、集成应用BIM等数字模型,打造了覆盖全域的智慧化工地系统。

  走进施工现场,高清摄像头密布在关键工点,各类传感器附着在各种大型设备上,将温度、应力、位移、运行状态等海量信息即时汇聚于云端,真正实现了工程建设全要素、全流程、全方位“即时感知、实时可视”。

  沿着整洁的2号路前行,观摩团抵达了项目的“心脏”——全封闭式智能拌和系统。

  “大家请看,这个‘天眼’用的是高精度工业激光雷达,只要它一扫,几分钟,就能自动采集数据信息并上传云端,通过数据建模、智能计算料堆体积,省时省力更精准!”柳君安站在高大的拌和楼下,向观摩团成员介绍道,该系统严格遵循环保化、高效化、数字化标准,依托智慧集成综合管理系统,对砂石骨料入场、配比称量、搅拌生产到成品出料的每一个环节实施全过程数字化监控。

  其核心亮点在于不仅能对拌和楼、浇筑仓、通水冷却仓等部位进行全面温度检测,更建立了温度场分析预测模型,可根据预测结果智能调节参数,进行混凝土温控风险动态评估和预警,就如同为大坝浇筑装上了“智能温控仪”。

  深入大坝主体施工区,各类机械设备正在陡峭边坡上进行紧张作业。

  面对顺坡向的复杂岩层和极易崩解的河床坝基,生产经理杨爱群向观摩团解释说,“这里的地质,就像一堆‘酥心糖’,遇水极易软化崩解,传统方法很难保证基础稳固,我们大胆采用了机拌变态混凝土技术。”他指向正在作业的特殊搅拌设备介绍说,实施薄层连续碾压施工,可有效保障施工质量,提高施工效率,对大坝主体混凝土浇筑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而在施工现场的另一侧——大坝填筑区是绝对的“主角”,数台无人驾驶的智能振动碾压机正在坝面上精准作业。

  这些机器在北斗高精度定位系统的引导下,沿着自动规划的最优路径匀速前进、后退、转弯,驾驶室内空无一人,碾压遍数、速度、轨迹在控制室大屏上一目了然。“这彻底解决了传统施工中依赖人工可能出现的漏碾、过碾、交叉碾压等质量通病,可确保坝体每一寸都压实均匀,达到高质量高标准碾压,推动施工效率提升显著,人工成本和安全风险也大幅降低。”技术人员讲解道。

  “此次观摩交流达到了经验共享、共同提升的效果,让我们受益匪浅,将学习借鉴跳蹬水库项目部的先进经验,提升工程品质,全力打造工程标杆,为重庆市高质量发展交出优质答卷。”此次观摩会在与会代表的赞叹与思考中落下帷幕。

  “下一步,项目部将以此次观摩会为契机,继续发挥优势,持续深入开展标杆工程标准化创建工作,不断提升跳蹬水库项目建设标准化管理水平,确保高质量高标准完成2025年10月底二期导流建设任务,全力打造优质工程、精品工程。”项目经理李筱波说。

  这座在青山绿水间崛起的大坝,不仅承载着防洪、供水、灌溉的重任,更将以其对智慧建造的深度探索、对工艺创新的执着追求、对安全底线的智能守护,全力打造“跳蹬样本”。

资讯来源:<!--<$[信息来源]>begin-->葛洲坝路桥公司

免责声明: 本站内容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转载此文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站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上一篇:乐平水利枢纽工程二期围堰开始填筑
下一篇: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