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建葛洲坝建设公司:全力打造高速公路智慧建造新标杆
发布时间:2025-07-03 人气: 来源:<!--<$[信息来源]>begin-->葛洲坝建设公司 关键词:
在中国能建《若干意见》、“1466”和“四新”能建战略指引下,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和襄高速公路项目经理部大力践行“创新、绿色、数智、融合”核心发展理念,推动项目管理“十化”及基础“334”工程走深走实,于大别山走出向“智”求“新”逐“绿”之路。
和襄高速公路六安段是安徽省“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的重点项目,也是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关键工程。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区域路网结构,对促进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项目共分为3个设计标段,和襄高速公路项目经理部负责设计02、03标段的施工,起于G35济广高速,终于汤家汇镇夏家中塆附近皖豫省界,总长103.69公里。
向“智”探效:智慧筑基赋能生产全链条
面对项目全线200多个施工点位,且工期不足两年半,项目管理团队打破传统生产管理模式,将智慧化、数字化贯穿生产全链条,打造“智慧管理+智慧生产”的创新模式。将智慧工地平台作为项目建设的“智慧中枢”,通过对建造过程中的BIM数据、IOT数据、人员数据、质量安全数据进行集成,连点成线、连线成面,全方位实现隧道、桥梁、大型场站、试验室的可视化、数字化管控。利用BIM技术在霍山枢纽、鲜花湖特大桥、马鬃岭枢纽等关键工程部位开展可视化虚拟施工仿真,搭建钢筋、模板、钢箱梁、斜拉索、交通路线导改等数字模型,提高施工效率与精度。通过打造智慧梁场、智慧拌合站、智慧钢筋加工厂等智慧场站,建立全流程智慧生产线,为项目顺利推进提供有力保障。
求“新”增益:技术攻坚推动降本增效益
项目穿越大别山腹地,全线隧道、桥梁密布,且需多次交叉跨越高速铁路与高速公路,施工难度大、运输成本高。为突破困局,项目管理团队以技术革新为突破口,提出装配式解决方案,大力推行“五新技术”的应用。针对涉路、涉河等关键施工部位,采用“窄幅钢箱组合梁桥”设计,搭配“支架法+大型机械吊装”施工,有效缩小跨路、跨河主桥规模,实现桥梁的快速高效拼装。在涵洞、路基防护排水、混凝土运输通道等部位,项目实施标准化预制,确保构建规格统一、质量稳定可靠,为项目建设按下“加速键”。同时,依托技术攻坚团队、青创先锋工作室,针对连拱隧道施工、桥梁高墩柱施工、大跨度连续梁施工技术等难题,深入开展技术攻关与工艺创新,累计申报7项科学技术奖,形成2项工法,获授4项专利。
逐“绿”而行:绿色理念贯穿建设全周期
项目纵横穿越多个自然风景区,沿线水网密布、农田环绕、村庄点缀。为全力守护生态环境,项目自启动初期,便将绿色理念深度融入生产全过程,从设计蓝图的勾勒,到施工过程的推进,再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实践,始终将“节能减排、污染源管控、水土保持、资源再生循环”作为核心准则,着力打造“绿色生态长廊”。
施工中,项目管理团队因地制宜,采用“永临结合”的方式,将14座预制梁场与路基建设有机融合;在隧道口、互通区、场站边坡等关键区域,直接采用永久性植被替代临时绿化,为项目覆上生态绿装;大力推广专用节能通风机、变频塔机、太阳能电池板等节能设备,以科技之力实现节能减排;拌合站料仓实行全封闭管理,从源头上杜绝拌合料对生态环境的污染;选用先进施工工艺,并构建完善的防护与排水体系,严格防控水土流失;深度开发利用岩石料,实现了27万立方米弃方的资源化利用,真正做到了变废为宝。同时,项目引入废水回收系统,每日可从200吨用水量中回收利用180吨,大幅提升水资源的利用率,为绿色建造注入强劲动力。
项目以智慧筑基、创新破局、绿色赋能,成功跨越重重挑战。在保障工程建设高效推进、筑牢安全质量防线的同时,更在降本增效、生态保护、资源循环利用等领域积累了宝贵经验,为行业树立了绿色发展典范。
资讯来源:<!--<$[信息来源]>begin-->葛洲坝建设公司
免责声明: 本站内容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转载此文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站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