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国内资讯 > 水电

【中国环境网】以最小成本撬动最大绿色效益,襄阳推进节能降碳有妙招

发布时间:2025-06-30 人气: 来源:<!--<$[信息来源]>begin-->中国环境网 关键词:

湖北襄阳作为全国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积极响应“节约优先”的时代号召,以最小成本撬动最大绿色效益,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低碳传奇”。

科学筹谋,夯实绿色转型“新根基”

襄阳拥有国家级绿色工厂32家,省级绿色工厂55家,绿色制造体系试点示范数量居全省第二,国家级绿色供应链和国家级绿色园区打破“零”纪录……

抓顶层设计,打好节能降碳攻坚战。2023年,《襄阳市贯彻落实〈湖北省“十四五”节能减排实施方案〉责任分工方案》重磅出台,能耗双控目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2024年7月,《国家碳达峰试点(襄阳)实施方案》发布,锚定清晰目标:2025年初步构建现代化绿色低碳工业体系,2030年基本建成。

抓合力共管,落实既定蓝图。29个职能部门迅速响应,围绕产业结构优化、节能潜力挖掘等六个方面,细化出24项任务、6项创新政策,形成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十四五”以来单位GDP能耗强度目标超额完成省定目标任务,完成进度居全省第一方阵;城市及重点行业低碳、循环、数字化发展成效显著,可如期完成2025年试点目标任务。

以投资为笔,绘就节能降碳新图景。以东风纳米襄阳工厂、东风汽车股份两家主机厂为核心,73家配套企业为矩阵,构建起襄阳新能源汽车整车到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的核心板块。以新能源储能电池为重点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持续壮大,2024年全市动力储能电池产业实现产值286.2亿元,同比增长34.5%。

襄阳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阮莉莉表示,襄阳正在彻底改变大量生产、大量消耗、大量排放的粗放发展模式,切实降低单位产出能源资源消耗,以更少的能源资源消耗创造更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精准发力,奏响绿色发展“最强音”

在襄阳市车联网运营的大屏上,448个智慧路口星罗棋布,740公里智能道路血脉畅通,一张辐射面积562平方公里的大规模城市级车联网,正在构建同样的“灯看车”的魔法“科幻场景”。“2022年3月车联网运营以来,路口全时段延误时间减少超15%。”襄阳市车联网运营中心项目经理水鑫表示,交叉口违章和事故率降低超65%,路口碳排放减少超20%,年预计额外减排25万吨以上。

襄阳市大力推进港口和靠港船舶岸电使用,全市港口岸电设施总供电215艘次,总供电量5905千瓦时。襄阳市公交集团拥有新能源公交车1341台,2024年全年纯电公里达5892.9万公里,同比增长11.68%;非电公里同比减少1028.8万公里,燃料成本同比减少1327.3万元,降幅25.74%,襄阳新能源公交车占比已超额完成国家目标,市区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7.2%。

2024年,全市200个投资千万元以上技改项目竣工投产,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5.2%。逐步将22家磷矿开采企业整合为15家,推动传统磷化工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开展节能监察,实现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监察100%全覆盖。

5.4万平方米超低能耗建筑拔节生长,38.37万平方米绿色标识建筑绽放新颜,370.42万平方米屋顶光伏向阳而生,56.21万平方米既有建筑完成改造。全省医疗系统首个“水电气”综合能源托管项目落地枣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综合用能成本降低近100万元;全国“绿色低碳公共机构”花落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百万元收入能耗支出同比降低18.8%。24家企业的52个产品获国家“绿色建材标识”认证;89.7%的建筑垃圾再生为可利用的建材,94.70%的废弃秸秆变身清洁能源;2024年,襄阳市积极争取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拉动消费超50亿元……

襄阳的绿色转型,延伸到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循环经济蓬勃发展,全市快递网点均配置绿色回收装置;生态碳汇持续发力,鱼梁洲新增700万平方米绿化,碳汇能力达5000吨;保康县尧治河村将矿区变景区,成为“两山”实践创新基地。

创新引领,启航绿色发展新征程

在襄阳辖区内的老河口市,顺博铝合金湖北有限公司借助万洲电气的WOES智能优化节能系统,每年降低生产成本24.2万元。该企业上亿元资金,经过了10多年摸索,研发出了WOES智能优化节能系统。通过这套系统,万洲电气从一个传统设备制造企业,成功转型为一家同时为用户提供设备、整体节能解决方案、持续节能服务的生产服务型企业。截至目前,万洲电气的WOES智能优化节能系统已经为建材、化工、冶金、医药、矿山、医院、学校等行业的300多家单位提供全方位节能解决方案,实现综合节能3%—30%。

推动能源领域转型升级,襄阳快速步入绿色低碳发展的快车道。截至今年5月底,全市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738.97万千瓦,占全市发电装机总量比重59.62%,超过火电。今年1月—5月,全市可再生能源发电量44.7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3%,能源结构含“绿”量不断提升。

能源逐“绿”而行,推动企业向“新”而动。在宜城,9000多块光伏板覆盖中国能建葛洲坝宜城水泥公司厂房屋顶,年均提供464.42万度绿色电能,节约标准煤1310吨。企业还对生产线进行节能降碳改造,实现厂区内绿色可再生能源消费占比超过40%,全年平均用能成本降低了0.07元/千瓦时。

高质量推进节能降碳,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保留了清洁底色,也为企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铸造分公司关停老厂区,投资9.2亿元打造新一代绿色铸造智能工厂,车间顶部铺设的光伏板,年均发电1125万千瓦时;华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积极推进5G医药化工智慧园建设,依托物联网,企业能源消耗量降低了10%,生产成本降低了10%;东风日产襄阳工厂数字化冲压车间,利用智能监控系统让生产能力由130件/小时提升至580件/小时,劳动生产率提升54.8%……

雅口航运枢纽工程项目投产发电,6台机组年输绿电2.52亿度;新集水电站15万千瓦机组并网,年发电5亿度;张家坪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正酣,枣阳大力华润风电钒液流电池产业园抢占新型储能产业“黄金赛道”,谷城国能长源冷集农光互补项目加快推进,澎湃的绿电在汉江两岸奔涌......

襄阳用实践证明,每一次涡轮的减速、每一片光伏的闪烁、每一棵新树的扎根,都在重塑着发展的逻辑,节能降碳没有终点,绿色发展永不止步。

新闻链接:https://res.cenews.com.cn/h5/app/html/new-article.html?id=1484795

资讯来源:<!--<$[信息来源]>begin-->中国环境网

免责声明: 本站内容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转载此文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站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上一篇:【央视网】大石峡水利枢纽工程首台机组转子成功吊装
下一篇: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