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国内资讯 > 风电

无人驾驶矿卡重塑高寒矿区运力!

发布时间:2025-07-29 人气: 来源:内蒙古公司扎哈淖尔露天煤矿 关键词:无人驾驶矿卡,高寒矿区

科尔沁草原深处,一辆辆白色无人驾驶矿卡满载土岩,按照规划路线有序穿行,起步、加速、转弯、避障、停车、卸载,动作精准流畅。

这是笔者日前在国家电投集团内蒙古能源有限公司扎哈淖尔露天煤矿看到的场景。

目前,135台增程式无人驾驶矿卡每天奔跑在扎哈淖尔露天煤矿生产作业现场。

截至今年7月16日,这些无人驾驶矿卡累计运行里程超127万公里,剥离量超695万立方米,单日最高剥离量达4.77万立方米。无人驾驶矿卡行驶速度达35公里/小时,平均单台作业时效为154立方米,综合效率达人工效率的90%,节油率为20%至30%,且保持零安全事故记录。

从试运行到规模化

投用无人驾驶矿卡,扎哈淖尔露天煤矿有着迫切的需求。扎哈淖尔露天煤矿年产量达1800万吨,是东北地区能源保供的关键支柱。然而,这座资源富集的矿山却遭受着地质、气候双重挑战。

作为狭长形软岩边坡露天矿,扎哈淖尔露天煤矿地质结构复杂第四系与新近系含水层分布密集、渗透性差,导致涌水量巨大;加之当地冬长夏短、春秋相连的极端气候特点,风沙雨雪频繁侵袭,迫使生产多次中断。

极端气候与富水软岩地质条件,是矿卡驾驶中最不友好的环境。 扎哈淖尔露天煤矿副总经理付文林坦言,传统作业模式下,矿卡司机面临高风险、高强度驾驶与恶劣的工作环境,人力短缺与燃油成本高成为顽疾,亟待技术革新破局。

2024年初,扎哈淖尔露天煤矿携手久兴公司、东方公司、易控智驾,率先投入33台无人驾驶矿卡开展编组试运行。

技术成熟度和场景适应性得到充分验证,为无人驾驶矿卡从试验场迈向大规模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扎哈淖尔露天煤矿生产现场负责人徐猛介绍说。

今年5月10日,135台增程式无人驾驶矿卡全部完成组装、正式交付,标志着内蒙古自治区首个超百台增程式无人驾驶矿卡项目正式落地。

矿卡司机吴晓光在矿区工作了大半辈子。他说,无人驾驶技术彻底改变了他们的工作方式。过去,驾驶矿卡是高强度、高风险的行当;如今,司机师傅们不仅安全更有保障,还从驾驶室里解放了出来。吴晓光指着远处有序运行的矿卡和崭新的控制中心介绍道,看,现在大家有的转岗为辅助设备司机,不仅告别了长时间颠簸作业环境,还减轻了工作压力;有的则成为远程调度员,坐在整洁明亮的控制中心里,通过屏幕就能精准调度这些大家伙。

扎哈淖尔露天煤矿总经理徐勇超表示,无人驾驶矿卡技术已经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新质生产力。

扎哈淖尔露天煤矿135台无人驾驶矿卡全面投用后,直接优化人力资源配置325人,每月节约人力成本约400万元。

从劳动密集型到数智驱动型

通过循环作业、动态调度等技术手段,扎哈淖尔露天煤矿日有效作业时长从19小时增加到峰值21小时,在行业内率先攻克无人驾驶矿卡在高寒富水软岩条件下难以稳定高效运行的难题。

易控智驾肖亮说:无人驾驶绝非简单的替代司机,其精髓在于深度融入采矿工艺,精准破解细微环节难题,最终实现全流程的自动化与智能化。正是这种深度赋能,支撑了作业时长的突破。

肖亮进一步解释了无人驾驶技术路径:依托通用化平台+轻量化适配双轮驱动模式,在保障核心算法规模效益的同时,灵活满足不同矿区独特工况与流程需求。这为无人驾驶在露天矿山快速、规模化复制提供了可落地的技术范式。

当矿卡遭遇突发风险,5G网络的低延时与高带宽特性,能让问题数据瞬间上云。扎哈淖尔露天煤矿智能云控中心一位管理人员补充道,技术人员随即通过远程驾驶台接管矿卡,迅速助其脱困。

这套完备的保障体系,是无人驾驶矿卡保持21小时作业时长的重要基础。

目前,135台无人驾驶矿卡已集成环境感知、融合定位、智能决策与精准控制等功能。在运输环节,操作人员的重心转向设备管理与监控,车辆自身则具备安全预警与自诊断能力,可提前预判并处置异常,共同支撑稳定、高效、长周期的作业能力。

资讯来源:内蒙古公司扎哈淖尔露天煤矿

免责声明: 本站内容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转载此文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站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上一篇:日照港:曹秀玲辞任公司副总经理职务
下一篇:暂无